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推动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我院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加深对学生心理工作的了解,学生处、团委特组织举办了“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2010辅导员心理专题系列培训”。
此次培训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紧密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如何指导大学生成长、如何帮他们调整心态与决策、提高大学生交往技巧,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技能训练等内容,并进行了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
现在的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在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依赖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另外,与人分享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里和宿舍、同学也会存在矛盾,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感觉孤独等。
2、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自私、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正如网上的一些文章显示的,他们生下来就有好的生活,加之父母的呵护,不知道什么叫苦,他们不太关心政治,除了父母、老师教育自己要好好学习以外,很少有人告诉他们还需要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因此,他们就显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历史使命感。
3、心理承受力不强——学生在家长的呵护溺爱下,像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像天塌了一样,觉得世界一片灰暗。
4、人际交往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在社交场合十分拘谨,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苛求别人。对他人的言行吹毛求疵、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尊重、同情心;不太懂得宽容,很少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少人有固执、任性、偏激甚至喜怒无常等等不良心理倾向。他们总觉得无聊、空虚、渴望交朋友,却不主动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不懂得如何经营友谊。
通过此次心理专题培训,联系实际,参与者有了很大的收获:
1、通过学习,更新了辅导员们的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用发展的、变化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并处理学生发展中的心理问题,看到学生自身的资源、发展的力量,与大学生共同成长;
2、通过学习,提高了各位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渗透到学生日常工作和各项教育活动中;以更高的视角、共赢的心态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开展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认知生命,尊重和珍爱生命;认知生存,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积极向上,顺利过渡到社会中;
3、同时进行自我心态的调整与决策,进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成效,体验幸福感……
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有一支高而精的辅导员队伍,高就是高素质、高水平、高理论,精就是精锐、精干、精学。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老师不仅要乐于学习,更要善于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学习要坚持与工作相结合,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集中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所学习的东西还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做较深层次的探索,这就需要在座的各位辅导员老师勤于思考,拓展工作思路,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应实际的学生管理具体工作和活动,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辅导员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我院辅导员工作的整体发展和创新。
本次学习培训是成功的,大家在思想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理论上有诸多的收获,随之而来的必定使学生工作呈现出的一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