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石家庄日报》报道我院

2018-06-23 信息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大学生免费设计广告牌

路边小店招牌有了“文艺范儿”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本报记者 程丽娜

在新石南路师大家属院,樊奶奶裁缝摊前的招牌格外显眼,红色的招牌上“樊密小铺”四个字设计感十足。老人逢人就夸,摊位的广告招牌是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的学生给免费设计和制作的。前段时间,该学院2016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47名学生,帮助学校附近的早点摊、快餐店、理发店、花草茶摊等9个小摊设计制作了店铺招牌,摊主和顾客们纷纷点赞。

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附近有不少居民区。本学期,2016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设了 “标识与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一共5周的课程,有3周是实践课。实践课该怎么上?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张洁想到了不久前看到的一则新闻,北京、深圳等地的一些广告设计公司走上街头对路边摊进行改造。她了解发现,学校附近有不少路边摊,大多没有店名和招牌,有的只是简单贴张纸,写着售卖的货品名称和价钱。她就想让学生们也尝试着给路边摊设计招牌,目标最好是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路边摊摊主。这样学生们既做了公益,还通过公益实践活动检验、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平时在教室上课他们感觉很枯燥,做的项目也是虚拟的,这次是他们第一次走出校门实践,并且是与公益结合,对他们还是蛮新鲜的。”张洁说,全班47名学生,被分成了9组,每一组寻找学校附近的一个路边摊,最好是摊主年龄比较大或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张洁还将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老师和朋友,大家都对她的这次课程改革表示支持,一位已经毕业的创业学生还提供了资金赞助。

这次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感触颇深。“和摊主沟通是整个环节中最让我们头疼的事情。”学生张梓帆说,实践活动开始后,他们组和多个摊主进行过沟通,刚说出自己的意向,就被摊主一口回绝了。“有的摊主还把我们当成了骗子。”张梓帆无奈地说,最后他们找到了裁缝摊儿的樊奶奶。年过七旬的樊奶奶家境并不富裕,为了减轻压力,一直在街口做缝补衣服的活儿,已经有十多年。听了樊奶奶的故事后,同学们更加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不仅是一个课题的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奉献爱心的机会。”张梓帆说,大家集思广益,最终确定用“樊密小铺”作为摊位的名字。第一个字是应了樊奶奶的名字,“密”字则出自“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这样的照片不仅充满了文艺范儿,还会吸引周边大学生的注意。

“我没有多余的钱制作招牌,也不懂这些东西。之前的客户都是回头客,主要是中老年人,挂上学生们设计的招牌后,不仅吸引了新客户,还有不少年轻人光顾,生意比之前好了不少。”樊奶奶笑着说。

张洁告诉记者,这次学生们的表现她非常满意,尤其是走出校门后,看到附近有摊位上挂的招牌是自己学生设计的,内心特别自豪。当她跟这名商贩交流时,旁边的一些商贩还纷纷竖大拇指进行称赞。

最新新闻